父亲是60年代的下放知青,他做过理发师、农民、鞋匠、营业员、会计,搞过承包,跑过采购,90年代初他又早早地从行将倒闭的集体商店办了停薪留职,自筹资金在小镇上开了爿能摆八张正桌的餐馆。当上老板啦。有亲戚朋友客气地恭维父亲是时代的弄潮儿,自家里,母亲和我都说他不安份。还好,他既不抽烟又不喝酒,就是爱鼓捣他的帐本,时不时冒出点新主意,把餐馆经营得红红火火,咱娘儿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的性儿来。
大前年,我这个做儿子的已经在南京的一所大学里有了份较安定的工作。该说父亲到这会儿,既不要牵挂老的,又不要负担小的,该歇下来喘口气了,可他偏不听劝,他还想干出个名堂来。这些年来父亲干一样成一样,做儿子的也没理由干涉他,只能暗地里替他悬着颗心,也在背后为他叫好给他支持。
父亲初中未曾毕业就下放在农村种地,他经营餐馆靠的是勤劳、靠的是在摸爬滚打中积累起来的经验,因此在前些年餐馆经营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,他的经营收益还算好,但是现在开餐馆的多了,市场竞争空前激烈,钱也不那么好赚了。父亲接二连三地遇到了很多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碰都没碰过的困惑、难题,他对餐馆的经营前景不禁有些担忧起来。看到父亲面临困难,我有些坐不住了,但一时又不知从何处着手做工作,帮助他度过难关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我决定首先给他捎几本书回去,这些书有“现代饭店管理”、“餐厅的规划与设计”、“餐饮业操作规范”、“实用法律大全”等等,都是我跑了不少地方有意识选购的几本比较通俗的。我好心好意带回去后,父亲并没有当回事,反而责备我浪费钱尽买些没用的东西。我反反复复给他讲学习知识、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,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,尽怪我唱高调,摆谱。
我可真拿他没办法呀!人家就是这水平,你在一旁怎么着急也是白搭。回到学校后,我夜不能寐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,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的素质的竞争,我父亲却不理会这些,他仍固执己见。他一向认为苦干就能出效益。平时我跟大学生们讲起来一套一套的,一旦面对父亲,我就没词啦。
孔子曰,因材施教。父亲平时最喜欢读我写的信,于是,我有了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。从今年3月份始,我每星期写一次信给他,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,譬如写些“什么是市场经济”、“老百姓也享有权利”、“正当经营才有出路”、“竞争离不开市场研究”等方面的内容,文字浅显亲切并且联系实际讲道理。父亲每次读我的信都很开心,他也乐得看我这些通俗易懂的“讲义”。我这就给父亲上起了“函授课”。
父亲接受了这一学习方式,我很高兴。时间一长,我也感觉父亲在进步。上月,我前年为餐馆采购的一台VCD出现了些小故障,父亲来信要我找那厂家的特约维修点修一修。他在信中交代,如果厂家不答应修,你可以告到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去。好一个父亲,这么快就把我刚给他讲的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”用上了。看来,父亲的进步的确不小。这里头也有我的功劳呵!